老龄化社会及推广社会关怀: 机遇与挑战
引言
面对香港社会的复杂转变,明爱专上学院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连串的研究,探讨面对老龄化社会时应如何支援弱势社群,培训具备创新思维、有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共同推动「社会关怀」,改善社会生活。
老龄化危机及对社会关怀的需求
面对众多的社会挑战,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院长徐明心教授指出, 其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是人口高龄化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数据,香港人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60岁提高至2023年的85.29岁,是全球最高。而从大数据分析所得,香港85岁以上年龄组的死亡率方面相比其他先进地区为低。除了高人均收入外,香港人寿命较长可能与医疗因素(如BMI水平和吸烟率)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如医疗和长者护理支出)有关,还可能涉及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长远而言,他认为研究方向更应从健康长寿的角度考虑,探讨如何健康地享受长寿,而不单单是长命百岁。
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于唱教授则认为香港人虽然长命,但生育率低,加上移民压力,普遍老年人口并未能享有优越的生活质素,各种范畴的政策并未作出应对。由于现时社会政策缺乏整存的配套安排,也未能及时培训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调整,扩大银发市场切合生活所需、增加健康和长期护理服务、建设长者友善环境、将年长人士纳入劳动人口、及鼓励长者参与社区服务。而制定支援家庭照顾者的政策及社会服务,更是刻不容缓,以创造更多机会令长者维持其生活质素,在可能情况下发挥其能力及贡献社会。
至于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研究教授庄明莲教授因应近期持续发生与照顾者相关的惨案,提议社会必须为照顾者建立一个合宜的环境,以协助他们应付当中的压力,脱离困境。现时已有不同机构因应其服务对象的特性,建立了一些初步的介入方法。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尝试综合各方专业人员的智慧,发展不同的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支援照顾者的服务。
仁爱堂「仁心向晴照顾者支援计划」、社会服务科经理陈颖儿女士,就着其在推动照顾者精神健康时的经验,发现照顾者有时会集中于满足照顾者的需要,而忘记本身所面临的困境。她指出照顾者需要明白自我关怀的重要,如何建立正向思维,建立支援网络,以多元方式支援照顾者,才可以长期持续发挥其照顾者的角色。
缺乏推行「社会关怀」的人才
庄明莲教授续指,虽然不少社福机构和组织都推出了一些创新的服务,但是同工们均需要兼顾多种专业服务,负担十分沉重,在人手招募甚有压力。不单只社工及护理人员,其他关怀社会并具备改善社会福祉知识技能的人力的参与,也越来越变得重要。
开办社会关怀专修课程,刻不容缓
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社会科学荣誉学士学位 (社会关怀) 学科统筹曹嬿妮博士表示,对应推行社会关怀的迫切性,以及人力培训的需要,明爱专上学院社会科学院特别开办「社会关怀」专修课程(详见附页单张),正是为了培育具相关知识技能的人才,以满足人口老化政策领域扩大所需的相关人力、提供有效社区支援的人力,以及具备改善社会的能力,例如社区协调、创新思维和策略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适用于人口老化的社会背景,而且更可以适用于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问题。
结语
香港的人口结构,正朝向高龄化,市民要负担支援的人口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尽早作出准备,在研究、社会政策、工作模式以及人力培训上作出调整,才能协助社会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