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 第二期「职涯建未来计划」举办中期分享会 为青年人提供一系列职业服务 200参加者分享蜕变成果 2025-02-19
第二期「职涯建未来计划」举办中期分享会 为青年人提供一系列职业服务 200参加者分享蜕变成果
19 Feb 2025
由李国贤嘉伦基金策划及资助、圣方济各大学(方大)儿童及青年研究中心联同香港明爱(明爱)、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信义会)、香港青年协会(青协)及香港游乐场协会(游协)4间机构共同推行的第二期「Project Careerpillar - 职涯建未来计划」,于去年4月正式启动。计划为25-39岁的参加者提供一系列的职业服务,包括职业相关资讯、个人及小组辅导、职业配对及体验服务、以及支援小组,以促进他们的职涯、生涯发展。计划团队于 2025 年2月15日(六)举行名为「中期分享会 - 职涯蜕变ing」的大型合作活动,展示及肯定计划参加者在服务计划中期的蜕变成果,以及让计划参加者透过中期分享会认识其他机构的参加者,扩阔社交圈子,建立人脉网络。
中期分享会有近200名计划参加者出席,他们以展板及摊位形式展示参与计划的得着、作品和中段成果,当中亦有音乐表演环节,展现他们的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分享会亦获李国贤基金会董事局成员李黄眉波女士、方大署理校长卢铁荣教授,以及参与计划的4间合办机构代表出席。
李国贤基金会董事局成员李黄眉波女士说,基金会策划及资助计划的目的是延续已故李嘉伦博士的志愿,帮助年轻职场人士规划并发展职涯,启发他们对自我有更深的理解与实现,进而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意义,让生活更为充实。她对于参加者在活动中期的蜕变成果感到高兴,期望参加者在计划中有所得益,再回馈于社会。
带领计划的卢铁荣教授感谢基金会的支持,让计划得以延续进行,宏扬李嘉伦博士的志愿。卢教授说,计划专为25 -39岁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的年轻人而设立,是由于社会上拥有此学历背景及年龄层的人,他们已投身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受到家庭、财政等不同因素的限制,令他们承受沉重压力和感到缺乏机会,社会需要对这班年轻人提供支援。
出席活动的参加者以「提升、感恩、突破、勇敢、陪伴、机会、实践、挣扎」来形容参与计划以来的感受。其中一名参加者在分享会上说,透过参与计划重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在职妈妈,在工作及家庭生活之外仍有各种的机会及可能,不应为自己设下框架,透过参加计划的活动及社工的指导,学懂在生活及职涯之间寻求平衡点。她亦感恩透过参与计划认识到其他参加者,共同面对职涯及生活的种种挑战。
分享环节完结后,参加者进行分流活动,参与各机构所举办的活动。信义会邀请了资深专业教练及企业人才培训导师周超坚先生分享自身「失败」经历,鼓励参加者欣赏自己及定期设计「挑战」予自己,增加人生经历。游协以剧场形式让参加者探索及反思人生发展方向,如何探讨更多人生或职涯可能性及选择。明爱由调酒班学员现场调制特色鸡尾酒,藉由酒中的甜酸苦涩为引,学员其后将引导参加者展开彼此故事分享及互相回馈,透过轻松自在的氛围,创造交流空间。青协则透过分组游戏和主题故事分享,让参加者互相认识,了解各自职涯经验,建立朋辈支持,进一步扩阔社交圈子。
关于「职涯建未来计划」2.0:
计划由李国贤基金会(基金会)资助,基于先前试验计划的成功,基金会于2024年伙拍香港明爱、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香港青年协会及香港游乐场协会合作,开展第二期「职涯建未来计划」。是届计划于去年4月成功启动,由圣方济各大学署理校长卢铁荣教授及其团队推行社工的培训及理论实践。计划采用职业规划/生涯发展的观点,发展出一套全面提升职涯及生涯发展的实证为本的本地服务模式,为25至39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系列的职业服务,包括职业相关资讯提供、体验式活动、个人及小组辅导、职业配对服务以及支援小组,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识,帮助他们寻求职涯、生活的意义,全面促进他们的职涯、生涯发展,过一个有满足感的人生。
如欲了解更多计划相关资讯,请参阅以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