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爱专上学院欣然宣布将第一个国际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翻译科技)(二零二二年度)颁予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冯志伟教授,以表扬冯教授在翻译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并将嘉许状分别颁予香港城巿大学荣休教授邹嘉彦教授及西班牙马拉加大学格洛丽亚·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以表扬两位学者在翻译科技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明爱专上学院人文及语言学院于2021年9月创设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双年奖与明专在教研上追求卓越的努力息息相关。教学方面,人文及语言学院于2020年9月设立全球首创的翻译科技文学士课程以培训应对数码社会需求的新一代翻译学子。研究方面,人文及语言学院于2021年1月获得资研局资助设立世界第二个人文科技研究中心,为学院同仁与本地及国际学者提供一个平台进行最先进的跨院、跨学科、跨地域协作研究,探讨科技与人文学科的问题。为了推广人文科技到国际层面,明爱专上学院于2021年9月创设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对发展人文科技作出超卓贡献并促进世人福祉的个人或机构予以颁奖和表扬。奖项包括一万五千美元、奖状及奖座。第一个(二零二二年度)奖项范畴为翻译科技。
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于2021年10月1日开始接受全球提名。遴选得奖人的工作在2021年12月1日提名截止后随即展开。经过严格遴选后,奖项委员会决定将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颁予冯志伟教授,将嘉许状分别颁予邹嘉彦教授及格洛丽亚·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
冯志伟教授 |
邹嘉彦教授 |
格洛丽亚·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 |
冯志伟教授分别于1964年及1967年在北京大学取得中国语言学士及汉语语言学硕士学位,其后于1979年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冯教授是翻译科技的先行者,过去五十多年一直孜孜不倦深入研究,获得不同国家颁发奖项,其中包括200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委员会(Austrian Commission for UNESCO)、维也纳市(City of Vienna)、国际术语资讯中心(INFOTERM)所颁发的维斯特奖(Wüster Special Prize)以表扬冯教授在术语研究方面的成就。冯教授于2018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自然语言处理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他对自然语言处理的贡献。
冯教授是中国国内自然语言处理及术语学的泰斗。他是第一位测定汉字熵值的学者、第一位把依存语法和配价语法应用于机器翻译的学者、第一位在中国研究生成语法的公理化方法的学者、第一位开发中文翻译为法语、英语、日语、俄语及德语的多语机器翻译系统的人,以及第一位在国内开设数理语言学课程及在国内出版第一本《数理语言学》专着的学者。
冯教授着述丰硕,在1961至2021的六十年间,出版了38本学术着作及483篇有关翻译科技领域的论文。
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奖项委员会特颁发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翻译科技)(2022)予冯教授,以表扬其在翻译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
邹嘉彦教授在布兰戴斯大学取得数学及物理理学士,哈佛大学取得语言学硕士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自大学退休后,邹教授设立了 Chilin (HK) Limited,并开发了 "PatentLex Translation Assistant" (PaTTA) 云端译后编辑系统供职业翻译员使用。PaTTA 系统原型在新加坡举行的翻译自动化用家协会 (TAUS, Translation Automation User Society) 2019年游戏规则改变者创新比赛中荣获亚军。
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奖项委员会特颁发嘉许状予邹教授,以表扬其对翻译科技的重大贡献。
格洛丽亚·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在马拉加大学取得英德研究(主修英语)学士及硕士学位,在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取得英语语文学博士学位。
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现为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翻译与传译教授。已出版4部专书,编纂12本书,撰写78篇文集论文及49篇学刊论文,编纂10本会议论文集及宣读64篇会议论文。过去20年间,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为11项国家及地区性、4项欧洲及1个外国大学资助的科研项目负责人。
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曾获多个研究奖项,包括2007年由西班牙翻译科技研究网络所颁发的「翻译科技奖」及2017年由安达卢西亚政府所属的安达卢西亚妇女协会所颁发的新科技领域「法罗拉奖」。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在语料库翻译、计算机用语及翻译与传译科技的贡献对西班牙及海外研究人员深具启发作用,影响深远。
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奖项委员会特颁发嘉许状予科帕斯·帕斯达尔教授,以表扬其对翻译科技的重大贡献。
颁奖礼将于二零二二年一月五日假明爱专上学院校园举行。
圣方济各人文科技奖由奖项委员会及遴选委员会主理。奖项委员会成员包括麦建华博士(主席)、杨紫芝教授、余婵云教授、罗仲时博士、陈文浩先生、梁诗明博士及陈善伟教授。遴选委员会成员包括陈善伟教授(主席)、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琳恩.鲍克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艾伦.梅尔比教授及香港浸会大学夏致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