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冠球博士
英冠球 |
署理副院长 叶应桃李如意人文及语言学院 圣方济各大学 |
香港新界将军澳翠岭里2号圣方济各大学A619室 |
(852) 3702 4308 |
kkying@sfu.edu.hk |
背景简介
从小以来,对于宇宙人生的存在和意义就充满了好奇,想探究一切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终极价值。中学以后,课外书读多了,慢慢摸索着自己的兴趣,终于走进哲学的园地。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取得哲学博士的资格以来,一直醉心于哲学的推广、教学、深造和研究。
自博士论文选择了比较天主教哲学家谢勒(Max Scheler)和明朝理学家王守仁的伦理学思想以来,我的研究兴趣即集中于中西方的比较哲学上,同时也在中国的主流哲学(儒、道、佛)、西方的现象学和解释学上。常常参与校外的公开讲座,讲题往往都是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内涵,冀能让大众都分享到传统智慧的好处。另外,我又从美国哲学实践者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 APPA)得到了认证哲学谘询师(Certified Philosophical Counselor)的资格,一方面参与过一些义务辅导的工作,另一方面更希望在学术研究上探讨中国哲学在辅导工作上能发挥的作用。
业余时间聆听古典音乐是我最大的享受。音乐是众多艺术形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在时间的向度上展开,却让人忘记时间,直观当下的情与理。
教学
攻读研究院课程以来,我就在香港多所大专院校任教,教授哲学与通识类的课程,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经验。对我来说,教学是愉快的事,既能组织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期求以生动和有说服力的方法激发同学的思考和理解;另外与同学的互动往往能收教学相长之效,让自己的学问得到磨练,温故知新。
我教授的科目包括:
- 伦理学与道德议题
- 中国哲学导论
- 东方哲学
- 儒学
- 解释学
- 比较哲学
- 中国哲学及文学
- 哲学谘询
研究
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哲学、比较哲学、伦理学、现象学、解释学、肯恩‧威尔伯整合哲学研究、和哲学谘询。
目前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庄子的哲学内涵、如何应用威尔伯的整合哲学和中国哲学于哲学谘询的工作上、文物保育的伦理学、和对于科技的哲学反省。
代表性着述
- "Economic Growth Vs. Conservation: The Case of Queen's Pier", Land and Housing Controversies in Hong Kong: Perspectives of Justice and Social Values, edited by Betty Yung and Kam-Po Yu, Springer, 2020.
- 〈「逃难」与「通识」──新亚书院创办人初来港时的心态与反应〉,《新亚论丛》第十九期,香港新亚文商书院,2019。
- "Land controversy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Land Justice and Social Values", General Education Centr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 August, 2018.
- 〈哲学谘询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演讲。论文发表于学术会议「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全人发展的应用心理与人文精神:哲学与实践」。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港澳台分会主办。香港明爱专上学院,2018年3月3日。
- "Zhuangzi'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ody-Mind-Spirit Perspective",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Singapore-Hong Kong-Macau Symposium on Chinese Philosophy 2017, University of Macau, April 21-22.
- "Private Sphere Versus Public Sphere: Photo Scandal of Edison Chen", Ethical Dilemmas in Public Policy, The Dynamics of Social Values in the East-West Context of Hong Kong, Yung, Betty, Kam Por, Yu (Eds.), Springer, 2016.
- "How to Know 'Dao' through Words? Zhuangzi'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CLLS 2015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ies, Proceedings,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nguists Hong Kong Society etc., 2015.
- 〈德性伦理是否能有清晰定义?〉,《哲学与宗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2011年。
- 〈《论语》反映的伦理学型态衡定──从德性伦理学的观点看〉,《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第23期(2010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 〈《孟子》反映的伦理学型态衡定──从德性伦理学的观点看〉,《哲学与文化》,台湾辅仁大学,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