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冠球博士

英冠球 |
署理副院長 葉應桃李如意人文及語言學院 聖方濟各大學 |
香港新界將軍澳翠嶺里2號聖方濟各大學A619室 |
(852) 3702 4308 |
kkying@sfu.edu.hk |
背景簡介
從小以來,對於宇宙人生的存在和意義就充滿了好奇,想探究一切現象的基本原理和終極價值。中學以後,課外書讀多了,慢慢摸索著自己的興趣,終於走進哲學的園地。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取得哲學博士的資格以來,一直醉心於哲學的推廣、教學、深造和研究。
自博士論文選擇了比較天主教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和明朝理學家王守仁的倫理學思想以來,我的研究興趣即集中於中西方的比較哲學上,同時也在中國的主流哲學(儒、道、佛)、西方的現象學和解釋學上。常常參與校外的公開講座,講題往往都是中國傳統哲學和宗教的思想內涵,冀能讓大眾都分享到傳統智慧的好處。另外,我又從美國哲學實踐者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 APPA)得到了認證哲學諮詢師(Certified Philosophical Counselor)的資格,一方面參與過一些義務輔導的工作,另一方面更希望在學術研究上探討中國哲學在輔導工作上能發揮的作用。
業餘時間聆聽古典音樂是我最大的享受。音樂是眾多藝術形式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在時間的向度上展開,卻讓人忘記時間,直觀當下的情與理。
教學
攻讀研究院課程以來,我就在香港多所大專院校任教,教授哲學與通識類的課程,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經驗。對我來說,教學是愉快的事,既能組織整理自己學過的知識,期求以生動和有說服力的方法激發同學的思考和理解;另外與同學的互動往往能收教學相長之效,讓自己的學問得到磨練,溫故知新。
我教授的科目包括:
- 倫理學與道德議題
- 中國哲學導論
- 東方哲學
- 儒學
- 解釋學
- 比較哲學
- 中國哲學及文學
- 哲學諮詢
研究
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哲學、比較哲學、倫理學、現象學、解釋學、肯恩‧威爾伯整合哲學研究、和哲學諮詢。
目前個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於:莊子的哲學內涵、如何應用威爾伯的整合哲學和中國哲學於哲學諮詢的工作上、文物保育的倫理學、和對於科技的哲學反省。
代表性著述
- "Economic Growth Vs. Conservation: The Case of Queen's Pier", Land and Housing Controversies in Hong Kong: Perspectives of Justice and Social Values, edited by Betty Yung and Kam-Po Yu, Springer, 2020.
- 〈「逃難」與「通識」──新亞書院創辦人初來港時的心態與反應〉,《新亞論叢》第十九期,香港新亞文商書院,2019。
- "Land controversy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Land Justice and Social Values", General Education Centr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 August, 2018.
- 〈哲學諮詢的理論與實踐〉。主題演講。論文發表於學術會議「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全人發展的應用心理與人文精神:哲學與實踐」。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港澳臺分會主辦。香港明愛專上學院,2018年3月3日。
- "Zhuangzi'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ody-Mind-Spirit Perspective",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Singapore-Hong Kong-Macau Symposium on Chinese Philosophy 2017, University of Macau, April 21-22.
- "Private Sphere Versus Public Sphere: Photo Scandal of Edison Chen", Ethical Dilemmas in Public Policy, The Dynamics of Social Values in the East-West Context of Hong Kong, Yung, Betty, Kam Por, Yu (Eds.), Springer, 2016.
- "How to Know 'Dao' through Words? Zhuangzi'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CLLS 2015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ies, Proceedings,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nguists Hong Kong Society etc., 2015.
- 〈德性倫理是否能有清晰定義?〉,《哲學與宗教》,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傳統思想研究所,2011年。
- 〈《論語》反映的倫理學型態衡定──從德性倫理學的觀點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23期(2010年),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 〈《孟子》反映的倫理學型態衡定──從德性倫理學的觀點看〉,《哲學與文化》,台灣輔仁大學,2010年5月。